做文章就是请客吃饭,就是绘画绣花,就是要雅致,从容不迫,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

收起个人介绍
   

小孩爱打人

小孩子用拳头跟父母、其他小伙伴“交流”,着实令人烦恼。虽然人小力轻,但是怎么说也是不令人喜欢吧。记得西方一句谚语“小孩力大必凶恶”。对于小孩打人行为,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既要认为是一种正常行为,也要对其进行一定的约束。

凡事有果必有因,小孩跟成人一样,如果他打了小朋友,必有自己的原因。只是小孩不会给自己解释自己动武的原因,或者即使到了三、四岁可以熟练的使用语言,他也不能够正确描述自己的动机。

粗略的分析下原因:

家长的鼓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发展手上拍打动作,但是有家长错误地引导、强化了该动作,比如让小孩嫩嫩的手拍打自己,作为一种亲昵的手段;逗孩子玩的时候,鼓励孩子打自己,把自己推到,并告诉孩子,不疼,此类行为常见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遇此情况,可以严肃而平和地告诉他:“爸爸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保持1分钟,讲明谁也不要抱孩子。家庭教育中最忌惮的就是你这样教育小孩,结果另一个人来拉,“你跟孩子计较什么啊,哪个孩子不愿意占便宜?”把孩子快快抱走。

小孩的误会。有些爸爸妈妈喜欢在宝宝面前互相拍打调情,这样,宝宝可能会误认为“拍打”就是表达“高兴”和“喜欢”情感的方式。如果家长动作粗鲁,甚而存在家庭暴力,就更不可避免孩子模仿了。

要教给宝宝正确的情感模式,例如教宝宝亲吻、轻抚,来表达爱。家庭气氛不够融洽的,父母先约束好自己的行为,不要让不良的行为习惯传给宝宝。

错误的交流手段。小孩有时打人,是因为他还不会与别的孩子交往,他是想引起对方的注意,想和对方做朋友,但是他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行为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不会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和力度,所以就成了用打人方式来表达愿望。不要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很好理解这样行为,就如一个刚进青春期的小男孩不懂得如何讨女生欢心,往往采用欺负对方的方式。

妈妈可以拉着他的手,教他用正确的方式来与人交流,并明确告诉他,打别人,别人会疼,可以在他身上试一试,让他有感性认识。

为了吸引注意力。两岁左右的小孩,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在家里来了客人的情况下,会很在乎家人、客人是否注意到他,当发现自己被冷落时,嫉妒”客人分去了妈妈的注意力,为了让妈妈转过头来注意她,攻击行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不要把孩子“晾”在一旁,在接待客人时,父母一定要随时要让孩子知道你在关注着他,让他觉得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员。

情感的宣泄。家长工作忙或耽于玩乐,很少照料宝宝,很少跟宝宝沟通,宝宝内心孤独,也会以打人行为来宣泄。小孩心情不好、掌握某种技能失败的时候,必须搭积木老是失败,在急躁心里下,也会选择发泄不满的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多花时间陪伴宝宝,好好重建孩子内心深处的安全感,就十分重要。

还不会语言表达。 当一个4岁孩子的玩具被抢走之后,他会说:“还给我!” 但是,1岁的孩子还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的表达能力有,,语言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于是就用拳头来代替语言。而且,一两岁的孩子也意识不到打人会伤害别人,即使大人告诉他别人会疼,这么大的孩子也没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出于自卫,出自本能。小孩看到别人的玩具,自己想要,而这个年龄阶段如何理解别人的、自己的概念?或者自己的玩具被别人抢了,这时,小孩就会投诸挥动拳头。

一旦从这种行为重获的利益,得到了玩具,就会把攻击别人得到玩具联系在一起。这时,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这样是不对的, 把正确做法告诉孩子。

打人事件发生了,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反应,打骂自己孩子可能成为打人行为的变相鼓励。父母过于强烈的反应恰恰是向孩子表明了攻击是解决冲突和引起注意的一个非常恰当的方法。 

 
惩罚也是白费力气,1岁的孩子还不能把父母的做法和自己的行为联系到一起,还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对2岁以下的孩子进行任何处罚都是没有作用的。 
 
不要训斥打人的孩子,因为在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时错误的,突如其来的训斥只会让孩子感觉到莫名其妙。 对一个两岁的孩子而言,可能尚无法将“打人”和“被骂”相联系!不要因为孩子打人而揍孩子,孩子不会理解家长的用意,只会觉得受到伤害, 这样会让孩子不再信任家长。 
 
作为家长,要认可孩子的感受,简短地给孩子一些指导。打人行为是不能容忍的,但孩子的感受是可接受的。父母应该向孩子表明理解他的感受,平静但要清楚地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想要那个玩具,但是我们不能打人……。”要避免过长的训导和讲道理,因为这会使孩子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了。 
 
另外,强制性地让孩子表示道歉并不可取。换一种做法,比如你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并且表示你的关心,效果就会很好,因为你的行为给孩子做出了一个典范。

评论
©一个人,一支笔,一辆车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