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章就是请客吃饭,就是绘画绣花,就是要雅致,从容不迫,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

收起个人介绍
   

为什么诈骗短信看上去那么弱智?

“XX集团举行三十周年大庆典,您的手机号码获得了20万大奖。”“爸我在外嫖娼被抓手机被没收,快汇5万保释费到XX。”为什么诈骗短信看上去那么弱智?这样弱智的短信还有人信吗?骗子就不能有点创新吗?

你可曾担心过,那些诈骗短信编得如此劣质,骗子们会不会饿死?其实,他们才没那么笨。

相信用过手机的人都收到过类似的短信,你有没有这样的疑问:这些已经被媒体曝光成千上万次骗术为什么还是一再出现?骗子们看上去实在太不好学了,怎么也不开拓创新一下理念,这么out的东西还有人信吗?最近,微软的研究人员回答了这个问题,骗子才没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从“尼日利亚王子”说起。在英文 Email 里,最流行的垃圾邮件就是“尼日利亚王子”,大体故事情节是尼日利亚几位高官要把巨额资金以“国家秘密”的形式转移到国外,需要使用你的名义和银行账户,转移成功之后你将获得上千万美元中的10%作为酬劳。如果答应和这些“高官”合作,过一段时间骗子就会以事情进展不顺利为由,让你先垫付一点“微不足道”的手续费和打点官员的小费,付过几次钱之 后,对方就变得无影无踪。“尼日利亚王子”就是这样一种没有任何高明之处的诈骗方式。

这种骗术在之前的纸制信件里就开始流传,后来是通过传真,再到后来的电子邮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可谓“经久不衰”。由于不断被冒用,尼日利亚政府在1991 年不得不公开发表声明不存在这回事,不过这封邮件直到今天依然很流行。微软的研究人员想弄清楚的是,这封文笔都不通顺、谷歌一下就能找到的邮件为什么还一直在被骗子使用。

对于骗子来说,目标就是在茫茫人群中找到一个受骗者,把钱骗到手。不过,大家要搞清楚的是,仅仅对骗子的电子邮件有兴趣,回复了邮件,只能称得上“上钩”,最后把钱汇到骗子手里才称得上被骗。人群里最后上当的人的比例跟电子邮件内容没很大关系,因为上钩者不会只因为最初的邮件内容就汇钱给骗子,更关键的是接下来与骗子的联系情况,一旦“上钩者”发现不对头的地方,就会中断与骗子的联系。电子邮件的质量起了一个筛选作用,将人群里一部分可能上当的人筛选出来。

容易看出,骗子整体的骗术相当低劣,而如今人们警惕性又越来越高,能上当的人的比例少之又少,可能只有万分之一。如果“尼日利亚王子”的邮件写得像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一样滴水不漏,这就意味着骗子起初需要联系的人变多了,但最后真正上当交钱的人未必会增加多少,结果不见得划算。

你看到一个信息,扫一眼,觉得不靠谱。这只是说明你不是我的客户。

假设我发放了100万条信息,我写的很逼真,很让人心动,那么可能我需要联系的人有10万。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我只想要1个信奉我为神,我说什么都信的客户。

举例:1折 iphone4s 1280元 双卡双待
大型门户站上都有【1折原装正品iphone4s】链接,点开页面,显示关键词:台湾原厂生产、iOS7系统、双卡双待、价格1280元。
1、价格1280
2、双卡双待
3、ios7系统
4、台湾生产
这4点如果任意一点引起你的嗤之以鼻,这只是证明你不是我的客户而已,仅此而已。
如果这4点你都相信了,那么我还能说什么让你不相信我呢? 

 还有一种更高明一点的骗术。 

犹太人【射箭与中靶】故事,这个是纯粹的【概率】。
1,发100万条Email,邮件内容:『我能帮你预测下一场英超球赛比分,下场球赛之前我会提前2小时给你球赛获胜信息』
2,比赛前2小时,发50万条 A队获胜。发50万条B队获胜。
3,球赛完后,必然会有50万条是正确的。
4,下场球赛比赛前2小时,发25万条 A队获胜。发25万条B队获胜。
…… 
n,下场球赛比赛前2小时,发50条 A队获胜。发50条B队获胜。
这个最后50人是不是会信奉发Email的人为神呢?
这个时候主动联系这50人,说一起集资豪赌世界杯,话说这50人会怎么回复?

评论
©一个人,一支笔,一辆车 | Powered by LOFTER